父亲年轻时,学习成绩很不错,字写得特别好。
在他记忆里,父亲学历属于高小,在那个年代,高小相当于现在高中学历。
在战争纷飞年代,条件差的家庭,连学都没有上的,可以看出李云龙的爷爷,家庭条件还是不错的。
到了1956年后,已长大的父亲去了兵工厂做会计,由于兵工厂搬迁,父亲当时没有选择跟厂走,回到老家在村里做会计。
为何后来连村里会计也没做了,父亲没有再讲,李云龙也就没有再问。
父亲字写得很好,以至于成了李云龙在学习中模仿的榜样。
“爸,你字写得不错,我也跟你学习,一定把字写好。”
“那是,我做过会计的,要想写得一手好字,就要多加练习。”
父亲勤劳朴实,李云龙上小学开始,一直仅遵父亲教诲,只要有空就勤加练习,没有书本,就用树棍在地上练习写字。
由于母亲身体,一直不是很好,基本是父亲干活养家。
老家水田都是种水稻,除水田以外的土地,根据不同季节耕种不同的农作物。
“玉米、小麦、高粱、大豆、红薯、花生、蔬菜等”什么都种。
“我们这怎么不种西瓜呢,西瓜可以拿到街上卖钱,换取别的物品。”
“西瓜是北方种的比较多,我们这是西南地区,雨水较多,种西瓜气候不是很适合。”父亲感觉最近他请教问题比以往多了些。
“爸,高粱其实很好吃的,我就非常喜欢吃。”
“那行,我给你多留些,其他卖到酒厂去做酒。”
“那还有大豆、花生,尤其是花生,是不是也可以留些下来?”
“就知道吃,我们家现在什么条件,你不知道啊?”
这时大哥插话过来。
“大哥,你不是去干活了吗?”
“我刚回来,就听到你跟爸要吃的。”
“我哪有要吃的,我也知道家里需要钱的,并且学费也要交了。”
由于家里需要钱,一般高粱、大豆、花生、蔬菜、豌豆,都是拿到集市上去变卖,换成钱,给李云龙交纳学费,以及买煤、煤油、食油、猪饲料、化肥等必需品。
一家人日子过得很是拮据。
“爸,弟弟又看不到了,不知道跑哪里去了。”
“程凤,你是不是又欺负你弟弟了?要不然怎么跑了嘛?”
“爸,你不要冤枉我哈。”
“今天程凤确实没有欺负弟弟,我可以作证,你弟弟,不要管他,他自己会回来,他又不小了。”
程凤的母亲正好从厨房走出来,听见说她们父女对话,有些拉偏架道。
程凤出生在观镇一小乡村,父母是农民,有个弟弟,她一叔叔在大良乡粮食站做厨师。
“好嘛,晓得了,那我就是冤枉她了嘛。”
程凤父亲连忙对她母亲承认错误。
程凤父母,勤劳能干,周边亲戚属于条件稍好的家庭。
程凤总是在上课时,无意间回头看李云龙。
一开始,李云龙觉得很不好意思,心里在想,为什么要老看我呢。
“你怎么老是在上课时,斜眼看我呢?”
“你怎么知道,我在看你呢,要是你不看我,怎么知道我在看你呢?”
“我才没有看你呢,你坐在我斜对面,我正好看前方黑板,视线是很容易看到你的嘛。”
“怎么啦,还不能看你哈,人长来就是给别人看的。”
或许是程凤次数看得多了。
渐渐李云龙就不再害羞,甚至还有些喜欢,和享受这种感觉。
以至到后来,她再看时,李云龙可以四目相对了。
李云龙跟程凤是初中同班同学,只记得程凤好像是与一个女同学同桌。
那个时代,男生与女生,无论是座位还是玩耍都要男女分开,在教室里可以进行学习与交流,不能早恋。
“程凤,你怎么不与男同学一桌呢?”
“不要乱说,这个是老师不允许的,你不晓得吗?”
“那要是老师允许的话,是不是你就愿意与男同学同桌呢?”
“不告诉你,你也管不着”。
程凤常与李云龙调侃。
李云龙学习成绩,在班级里只能算中等,由于学校离家太远,需走半小时马路,再穿过二十分钟山沟路,才能到家。
每次放学赶到家都已天黑,放下书包就忙农活,基本没时间写作业,温习功课。
“爸,家里煤油快没有了,连火都点不成了。”
“那个说的嘛,我昨天还去街上打了一斤。”
“我还以为没有了呢,要是没有了,晚上就写不成作业了。”
第二天早上6:00点起床,做早餐大约需要1小时。
吃完早饭,赶到学校就8:00点多了,偶尔还会迟到少许。
这样的学习环境影响了李云龙,导致初中学习阶段,成绩不理想。
“你中考成绩出来没有?”
父亲在地坝里,用烟杆吸着烟叶,摇着蒲扇,这是乡下乘凉的一种方式。
“还没有,不过上普通高中的可能性没有。”
“你娃儿,平时让你多读点书,你不听!”
“我用心的,现在成绩不是还没出来嘛。”
尽管李云龙在父亲面前这样说,自己心里很清楚,这次中考没有考好,上普通高中的可能行几乎为零。
中考结束后,就进入暑期农忙阶段,以往暑期为暑假,李云龙只顾忙碌农活,内心还是很坦然。
可现在李云龙内心很焦虑,自己落榜了,未来怎么办?复读?南方打工?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喜欢第六种人生请大家收藏:(m.153xs.com)第六种人生153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